一、材料认质认价计价规则?
材料认价遵循先认价后采购等原则;本规则的涵盖范围包括除主体工程的钢材外的所有认价材料;由施工单位提前不少于 20 天向监理申报材料认价;监理和甲方在收到申报认价后,需在 15 天内完成材料认价审批,并返还给施工单位;逾期不回复,可视为默认施工单位申报的认价;
施工单位收到认价单审批后一般的材料采购应当在 5 天内完成,尽量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按批采购的材料在现场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提前采购。
二、认质认价材料是否下浮?
在建设工程领域中,认质认价是指在招标过程中,承包商通过提供材料样品和技术方案等方式,向业主展示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报价和更好的合同条件。在认质认价的过程中,材料的价格通常是根据市场价格和材料的质量、规格等因素来确定的。
对于下浮问题,一般来说,认质认价的材料价格是不会下浮的。因为在认质认价过程中,承包商已经通过提供材料样品和技术方案等方式展示了其材料的质量和价值,并获得了更高的报价,如果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材料价格下浮,将会导致承包商的利润减少,从而影响到合同的履行和双方的合作关系。
当然,在合同中也可以对材料价格的下浮问题进行约定,但这需要在双方充分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三、哪些材料需要认价?
以下是一些需要进行认价的材料:1. 金属材料:如金银铜铝等贵金属,需要进行认价以确定其价值。2. 珠宝和宝石:如钻石、蓝宝石等贵重宝石,需要进行认价确定其质量和价值。3. 艺术品:如绘画、雕塑等艺术品,需要经过专家认价以确定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4. 古董和古代文物:如瓷器、字画等古董和文物,需要进行认价以确定其历史价值和稀缺性。5. 创意设计和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版权等创意设计和知识产权,需要进行认价以确定其价值和权益。6. 房地产和土地:如房屋、商铺、土地等不动产,需要通过评估认价来确定其市场价值。7. 股票和证券:如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需要进行市场估值和评估认价以确定其价格和投资价值。总而言之,许多贵重物品、资产和权益都需要进行认价来确定其价值和市场价格。
四、施工方报材料认价甲方怎么认价?
甲方造价成本询价后,按照市场询价结果来认价。
五、epc工程材料认价流程?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材料的认价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报价:EPC承包商根据项目需求,向供应商索取相关材料的报价。供应商根据材料种类、规格、数量等因素提供价格信息。
2. 材料评审:EPC承包商对供应商提供的报价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可能包括材料质量、可靠性、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
3. 材料筛选:EPC承包商根据评审结果,筛选出符合项目要求并价格合理的材料供应商。通常会考虑供应商的信誉度、经验、技术实力等因素。
4. 合同签订:EPC承包商与选定的材料供应商进行合同谈判并达成一致后,签订正式合同。合同中包括产品规格、数量、质量要求、价格、交货期、付款条件等条款。
5. 采购执行:EPC承包商按照合同规定,与供应商协商安排材料的采购和交货计划。在采购过程中,可能还涉及样品确认、工厂检查、质量把关等步骤。
6. 材料验收:在材料到达工地后,EPC承包商进行材料的验收工作。包括对材料数量、规格、质量等进行检查,确保与合同约定一致。
7. 材料付款:EPC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和采购执行情况,进行材料付款。通常采用分期付款或按工程进度付款的方式。
以上是一般的EPC工程材料认价流程,具体的流程可能会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合同约定有所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建议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确保采购过程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六、材料暂估价认价流程?
具体认价流程如下:
1、 施工单位需提前15-20天,提出认质认价材料计划(包括材料的数量及相关参数)报送基建工程部。
2、 工程部收到认质认价材料计划后,结合店面相关人员确定材料的规格、质量、档次等相关标准。
3、由工程部牵头组织施工、店面、财务等有关部门参加,共同进行市场调研,做的货比三家,最终研究确定品牌、厂家(代理商)、规格型号及单价。对于配电箱、电缆类材料应有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共同认质认价。
4、每次认质认价结果经参与人员共同讨论确定,签字认可报领导审批同意后,相关部门留存备案,并将认质认价下发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负责具体采购与使用。
七、认价材料价差调整方法?
1 按实调整法
此法是工程项目所在地材料的实际采购价(甲、乙双方核定后)按相应材料定额预算价格和定额含量,抽料抽量进行调整计算价差的一种方法。按下列公式进行:
某种材料单价价差=该种材料实际价格(或加权平均价格)-定额中的该种材料价格
注:工程材料实际价格的确定
①参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发布的全部材料信息价格
②建设单位指定或施工单位采购经建设单位认可,由材料供应部门提供的实际价格
某种材料加权平均价=ΣXi×Ji÷ΣXi(i=1到n)
式中Xi——材料不同渠道采购供应的数量
Ji——材料不同渠道采购供应的价格
某种材料价差调整额=该种材料在工程中合计耗用量×材料单价价差
按实调差的优点是补差准确,合理,实事求是。由于建筑工程材料存在品种多、渠道广、规格全、数量大的特点,若全部采用抽量调差,则费时费力,繁琐复杂。
2 综合系数调差法
此法是直接采用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测算的综合调差系数调整工程材料价差的一种,计算公式为:
某种材料调差系数=Σ×K1(各种材料价差)K2
K1——各种材料费占工程材料的比重
K2——各类工程材料占直接费的比重
单位工程材料价差调整金额=综合价差系数×预算定额直接费
综合系数调差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易行。但这种方法过于依赖造价管理部门对综合系数的测量工作。实际中,常常会因项目选取的代表性,材料品种价格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短期价格波动的关系导致工程造价计算误差。
3 按实调整与综合系数相结合
据统计,在材料费中三材价值占68%左右,而数目众多的地方材料及其它材料仅占材料费32%.而事实上,对子目中分布面广的材料全面抽量,也无必要。
在有些地方,根据数理统计的A、B、C分类法原理,抓住主要矛盾,对A类材料重点控制,对B、C类材料作次要处理,即对三材或主材(即A类材料)进行抽量调整,其他材料(即B、C类材料)用辅材系数进行调整,从而克服了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有效地提高工程造价准确性,将预算编制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4 价格指数调整法
它是按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当期建筑材料价格或价差指数逐一调整工程材料价差的方法。这种方法属于抽量补差,计算量大且复杂,常需造价管理部门付出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先测算当地各种建材的预算价格和市场价格,然后进行综合整理定期公布各种建材的价格指数和价差指数。计算公式:
某种材料的价格指数=该种材料当期预算价÷该种材料定额中的取定价
某种材料的价差指数=该种材料的价格指数-1
价格指数调整办法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建材价格的变化,准确性好,适应建筑工程动态管理。
上述四种调差办法,在实际工作运用中经常遇到,这就要求我们预算编制人员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在何处工作,收集哪个地方资料,都应尽快了解、适应、熟悉当地的编制习惯与方法,坚持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八、材料认价应提供哪些资料?
需要提供材料规格,型号,参数等,除此之外还需要提供三家以上询价记录。
九、材料认价监理签字意见?
意见可以这样写:经审核,工程量与实际相符,价格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认质认价单,一般都单价和工程量,要审核工程量,价格是不是监理能确定的,因为需要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一块协商,很多时候,监理签字后,建设单位压价,一次次的修改,重新签字。
十、工程监理参与材料认价吗?
不参与,一般来说按合同约定进行询价:合同约定需要询价材料,由监理单位或过控单位(根按合同约定)组织施工、监理、设计、过控、建设单位等共同参与材料市场询价。
建筑材料询价的询价模式
1、 通过政府指导价和各种渠道的造价信息查看市场价。只可参考,市场价信息不准确。
2、 传统厂家报价、直接找到供应商面议。工作量大,花费大量人力和精力寻找供专应商,但因为供应商资源少,竞争不强,无法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标。